新能源职场观察家
原创李见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近年来,全球光伏与储能行业迎来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势力
从2022年到2024年,一批曾在华为身居高位的总裁级人物密集离职,并将创业赛道不约而同地指向了光储融合领域。
这份创业者名单,堪称华为数字能源的“名人录”。
思格新能源 (2022.5成立): 创始人许映童,曾主导华为逆变器业务实现全球“七连冠”,离职前任昇腾AI计算业务总裁。
极光云能 (2023.8成立): 创始人史耀宏,前华为副总裁,曾执掌华为云与计算中国区、软件产品线及中东地区部。
度能科技 (2023.9成立): 创始人陈永强,原华为企业BG数字能源销售服务部总裁,深谙全球能源市场。
摩瓦新能源 (2024.1成立): 创始人陈国光,曾接替许映童任智能光伏业务总裁,后被任命为华为智能光伏军团CEO。
他们正系统性地将华为积累的深厚经验,移植到光储这条黄金赛道上。
01
华为前高管们创业为何都剑指光储?
或许这一现象并非偶然。
它深刻揭示了华为独特的企业文化、人才机制和技术战略如何外溢,形成了一股强大的创业力量。
1、这股创业潮的起点,或许正是华为的“45岁退休”政策。
华为45岁退休政策是科技行业少有的“未老先退”通道,结合公开案例与行业观察,华为员工退休后的职业选择具有鲜明的资源优势。
该政策允许满足工龄(≥8年)和年龄(≥45岁)的员工保留其持有的虚拟受限股(ESOP)并持续获得分红。
这个政策下“退休”的多为技术骨干、具备强技术及管理积累还具有行业资源及百万级年薪积累。 近半持有华为股份,退休后的分红构成重要被动收入,且金额不小。
对于这些在华为奋斗多年、积累了百万级年薪的管理者而言,这份可观的被动收入构成了他们创业的“安全垫”和启动的第一桶金,使其有底气进行高风险、高投入的科技创业。
2. 资源变现的最优路径
创业,也是他们将积累的资源最大化变现的优选。
过往的成功案例,如朱兴明(汇川技术)、邓泰华(智元机器人),都证明了这条路的可行性。
这些大佬的创业方向,也高度集中在他们最熟悉的领域:华为产品相关的生态、硬件供应链、行业SaaS工具等。
这类起点较高的创业,资本也更愿意投钱。
3. 技术迁移的天然优势
华为在通信和IT领域积累的模块化设计、电力电子技术和数字孪生算法等核心能力,可以被成功迁移至光储赛道。结合光储行业自身的发展阶段,选择入局也就不难理解了。
尽管光储行业面临红海竞争,但这批初创公司凭借其独特的优势,打法成熟、起点很高。
优势一
技术驱动的产品定义能力,用“软件定义能源”
这些华为高管们深刻理解,未来能源竞争的核心并非单纯的硬件制造,而是由软件和算法定义的智能化系统。
思格新能源的“五合一”光储一体机SigenStor,其核心竞争力在于AI赋能的智能化管理平台,这是华为ICT技术思维在能源领域的延伸。
极光云能的“云能融合”战略,本质上是将创始人史耀宏擅长的云计算和AI算法能力,降维应用于工商业储能和虚拟电厂(VPP)。
度能科技则借鉴华为在青海2.2GW光伏园、沙特1.3GWh微网等大型项目的系统集成经验,开发智能运维平台,直击大型电站的运维痛点,宣称可为单台200kWh储能年省1.2万元标定费用。
摩瓦新能源则复用华为智能组串式储能的“一包一优化、一簇一管理”理念,通过电力电子技术解决行业难题,并强调系统安全。
他们身上还有一个共同的烙印——深刻的客户中心主义。
无论是酷似高端家电的工业设计,还是极大简化安装的模块化理念,都是成功地将复杂技术封装在简洁的用户体验之下,实现了从技术导向到用户价值导向的转变。
优势二
生而全球化,与生俱来的全球化战略
与多数中国企业“先国内后海外”的路径不同,他们从创立之初就将目光瞄准全球高端市场。
摩瓦新能源其架构设计极具代表性。
公司以1500万美元注册于上海自贸区,由香港公司100%控股,而上层则是在开曼群岛注册的离岸实体。
这种设计极大地方便了海外融资和全球品牌塑造。
其官网为全英文,并已在欧美多地设立分公司。这种“中国供应链+全球品牌”的模式,旨在同时获取成本优势和品牌溢价。
思格新能源其招股书显示,公司成立第二年(2023年),其海外收入已占总营收的重要部分,尤其在欧洲市场取得了巨大成功。
欧洲收入占比65%,91.7%营收来自海外,复用华为海外渠道,覆盖60国99家分销商。
创始团队在华为期间积累的丰富国际市场一线经验和全球化视野,使其能够绕开国内激烈的同质化竞争,直击对产品品质、技术创新和品牌价值更为敏感的欧美市场。
优势三
强大的资本与人脉网络&“菊厂”的信用背书
华为高管履历,在资本市场和产业链中是极具含金量的。
据公开信息,思格新能源成立不足三年,已完成6轮超7亿元融资,估值高达44亿元。
这背后是资本市场对其创始人及团队过往成功经验的高度认可。
这些公司的核心团队,如思格新能源总裁张先淼、软件部负责人刘秦维等,大多来自华为,形成了基于长期共事和共同价值观的“菊厂圈子”。
这种高度的信任和默契,极大地降低了团队的内部沟通成本,提升了执行效率。
另外社会资本在商业成功中具有巨大价值。创始人的声誉资本和强大的人脉网络,为其在融资、供应链整合、渠道开拓等方面提供了无可比拟的优势。
尽管优势明显,但也依然面临着光储行业红海竞争的严峻挑战。
市场竞争白热化,现在市场太卷了。
在价格战激烈的赛道,思格新能源的高端定位需面对市场接受度的考验,而新入局的摩瓦新能源则要设法在饱和的市场中突围。
高速增长往往伴随着高额投入。
新能源招股书显示,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突破7亿元,但同期持续亏损,累计亏损已达数亿元。如何在抢占市场的同时实现盈利,是其冲刺IPO的关键。
市场瞬息万变。极光云能因“国内太卷”而将重心转向欧洲虚拟电厂,正是一次积极的战略调整。
即便有华为基因,也必须根据市场反馈进行快速迭代。
华为前高管的集体创业,是华为这个庞大商业“母体”的技术、人才、资本和文化向外辐射的必然结果。
他们凭借技术定义的代差优势、生而全球化的战略格局、强大的圈层信用背书以及深刻的客户中心主义,正在重塑光储行业的竞争范式。
正如任正非所言:“华为没有退休金,但给奋斗者留下再出发的资本”。
这批创业者,正在将他们在华为积累的“技术资本”,转化为驱动下一场能源革命的强大动力。
而他们的创业逻辑和打法,对于每一个身处其中的新能源人来说,也是一份极具价值的职场跃迁参考案例。
启示一
让能力“产品化
在华为这种顶级“练兵场”里习得的系统性经验,如IPD流程、全球化管理、供应链体系是强大的资本之一,把这些经验视作可以被打包、迁移和变现的“无形资产”。
不要只看你的职位,而要系统梳理你掌握的、可迁移的能力。
比如:你主导过几个完整的项目?你搭建的流程为公司节省了多少成本?你的人脉网络覆盖了哪些领域?把它们一条条量化出来。
尝试把你的经验总结成方法论,在内部分享,或者在行业论坛上发表。
这既是梳理,也是在打造你的个人品牌,让你的价值被更多人看见。
启示二
高质量人脉具有巨大的价值
投资你的圈子,有意识地维护和拓展你的职业网络,它在你职业生涯的关键时刻,会提供意想不到的帮助。
你的价值不在于你现在的位置,而在于你离开现在的位置后,能带走什么。
启示三
从“找一份工作”到“投资一个机会”
是去大公司稳定?还是去小公司搏一把?
是应该更关注薪资还是更应该关注职位?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职业发展的后半段与其进入一家平庸的公司做重复性的工作,不如“投资”一个高潜力团队。
在选择一家公司可以向VC一样重点研究三件事,尤其是创业公司:
事:赛道前景如何?
人:创始人及核心团队的背景和履历如何?
钱:融资情况和股东背景如何?
押注于一个靠谱的、有成功经验的领导者,远比一个光鲜的PPT更值得信赖。
跟着打过胜仗的将军,你才更有可能学会如何打胜仗。
一份好的工作,短期看是“挣钱”,长期看是“挣认知”和“挣履历”。
本文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投资,风险自担。侵权请联系小编删除,合作及任何疑问请在后台留言。原创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引用,违者必究。
欢迎在评论区留言,也欢迎把文章分享给身边的新能源朋友。
【聊一聊】
想加入我们的新能源职场交流群,和更多同行深度交流?
请备注“公司-岗位”申请入群!
关注【新能源职场观察家】加入新能源职场交流群
新能源职场进阶第一内参快速变化的新能源行业,信息差就是认知差,更是机遇差!新能源职场观察家持续更新职场干货深度剖析行业赛道与职业选择的风险收益,对话行业高薪人士,揭秘职业成长与财富密码。洞悉行业真相,精准导航职业未来。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新能源职场观察家
现在就关注,让职业选择更明智!#华为#
大圣配资-散户配资网-股民配资平台-配资网站排名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